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为人社工作追赶超越指明了方向。会议确定的“五新”战略任务涉及人社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就业创业尤其引人关注。就人社部门如何在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中发挥作用,记者专访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冯力军。
记者:为什么把就业创业确定为落实“五新”战略任务的抓手?
冯力军:就业是民生之本,之所以把就业创业确定为落实“五新”战略任务的有力抓手,一是就业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稳定大局,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解决就业问题,就是解决社会发展的根基问题,也是落实“五新”战略任务的关键一环。二是“五新”战略任务的实施与就业创业紧密相关,在培育新动能中如何开辟新的就业形态;在构筑新高地中如何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在激发新活力中如何释放就业创业潜能;在共建新生活中如何以就业增收、就业扶贫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在彰显新形象中如何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依法行政水平等等,都是人社部门在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中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也是人社部门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记者:在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中,应该如何发挥创业的作用?
冯力军:创业是推动就业的不竭源泉,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主阵地,我们将着眼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千方百计支持、服务创业创新。一是扩大“政府+市场”的创业服务供给。把创业孵化基地和园区作为扩大创业服务供给的有效载体,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市场化创业孵化基地和园区,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个性化、便利化的综合服务。今年,我们将出台新的创业孵化基地和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加大资金奖补力度,建立有进有退的工作机制,形成多元化的创业服务格局。同时,多渠道破解融资难题。加大贴息资金和担保基金投入,提升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创业担保贷款信用村建设,完善创业担保贷款经办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创业贷款担保基金持续补充机制,确保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持续发展。充分运用中小企业贷款和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开辟“互联网+信贷”新路径,多渠道、多方式满足创业者的融资需求。
记者:怎样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统筹做好“去产能”分流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
冯力军:在推动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工作当中,重点群体的就业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一方面,要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以新近出台的《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抓手,深入落实各项政策举措。一是建立健全贯通校内校外各阶段、求职就业各环节、就业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二是加强与教育部门的信息衔接和资源共享,及时准确掌握毕业生特别是未就业毕业生的实名制信息和就业需求。三是扎实开展就业援助或提供就业见习岗位,进一步健全完善就业见习制度,提升见习质量,落实兜底安置举措。四是大幅提高职业介绍补贴,吸引更多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向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职介服务。五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决策部署,制定细化我省《实施意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成长成才。另一方面,要做好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全面开展企业安置职工数据摸底排查,研究失业保险支持去产能企业职工安置分流政策,加大对去产能企业支持力度。同时,还要统筹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
记者:就业扶贫是我省脱贫攻坚“八个一批”工程的重要内容,人社部门将如何完善就业扶贫措施?
冯力军:今年以来,我省人社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和免费职业培训三项主要目标任务,将人社部门各类资源向就业扶贫聚拢、各类资金向就业扶贫聚集、各方力量向就业扶贫聚合,不断充实完善就业扶贫政策措施,推动就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4月份以来,我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切实加强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关于有效利用就业扶贫公益专岗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主要在拓展本地就业空间,支持贫困劳动力劳务输出,增强就业培训实效,扶持自主创业4个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突破性、可操作性的奖补措施,为市县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另外,我们在全省人社系统实施了转移就业拓展工程、自主创业扶持工程、技工教育赋能工程、职业培训提升工程、人才智力支撑工程和公共服务优化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扶贫六项工程,围绕人社工作六大板块全方位推动就业扶贫工作。5月下旬以来,我们组织指导各地充分利用夏收前人员集中返乡、收前收后闲暇时间相对较多的“空窗期”,抓紧开展各类培训,取得明显效果。6月底,全省已免费培训贫困劳动力3.0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7.70%。有46个贫困县成功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为贫困劳动力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本报记者 李艳 实习生 席海莎 )